德國金融監管局(BaFin)年度記者會:增強韌性、提升法律確定性、減少復雜性,為歐洲創造機遇
在全球政治格局發生轉折、市場高度波動的背景下,BaFin主席馬克·布蘭森(Mark Branson)呼籲歐洲展現自信與樂觀:“只要我們在金融體系韌性方面不妥協,提供高度法律確定性,並重視和保護強大而獨立的機構,同時系統性地減少監管中的不必要復雜性,歐洲就能贏得優勢。”
全球政治和經濟的不確定性,近期導致股市大幅震蕩。盡管市場經歷了動蕩,但總體仍運作良好:價格發現始終能夠實現,沒有出現流動性問題,也沒有金融機構陷入困境。德國的金融機構目前整體保持良好狀態。BaFin主席布蘭森今日在法蘭克福向媒體總結了 2025 年前幾個月的市場表現。
布蘭森指出,決定歐洲金融市場能否在當前不確定階段中脫穎而出的兩個關鍵因素是:首先,歐洲必須保持金融體系的韌性與穩定,同時珍視並保護強大、獨立的監管機構;其次,通過減少不必要的監管復雜性,讓整個金融監管體系更加清晰、靈活和高效,歐盟可提升自身作為金融中心的吸引力,並降低單壹金融市場中流動性的障礙。
保持強有力的監管框架
布蘭森表示,近年來歐洲的監管與監管監督是壹項成功的實踐:“我們擁有適當的監管力度,這在動蕩時期為我們帶來了穩定。” 他強調,資本與流動性要求(如《巴塞爾協議Ⅲ》和《償付能力Ⅱ指令》)使銀行、投資公司和保險公司具備了應對危機的能力。削弱這些要求將為下壹場金融危機鋪路。
以同樣的安全性實現更高效率
BaFin 主席呼籲,在保持監管嚴格程度不變的前提下,進壹步簡化監管和監管實踐。他主張,在可能的情況下,應更多地采用原則導向,而非僵化的規則,從而為機構和監管者提供更多靈活操作的空間。
布蘭森指出,“比例性”原則應繼續作為指導方針——即確保監管制度對不同規模機構具有適應性和可操作性。
近千家銀行和儲蓄銀行已受益於減負
BaFin 也在持續優化自身的監管實踐。過去壹年,BaFin 在這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包括調整壓力測試和報告要求,為中小型金融機構在風險管理方面提供更多靈活性,同時不削弱監管成效。德國近 1,000 家銀行和儲蓄銀行(占總數約四分之三)已從中受益。布蘭森表示:“這只是第壹步,後續還會繼續推進。我們將持續審視自身的監管實踐。”
2025 年,BaFin 還將對《風險管理最低要求》(MaRisk)進行審查,識別可簡化或更貼合機構實際情況的部分。同時,BaFin 也將在國家和歐洲立法層面,提出減少復雜性、增強比例性的建議。布蘭森稱:“我們將繼續向立法機構提出修改或廢除不合理規定的建議。”
歐洲部分監管指引僅作有限適用
在落實歐洲監管指引方面,BaFin 將視情況對部分指引不予全面采納。BaFin 認為,有些指引對小型機構而言過於細化。以歐洲銀行管理局(EBA)最新的 ESG 指引為例:BaFin 決定不對“非重要性機構”(less significant institutions)全面適用,但認為對於大型機構這些要求是適當的。布蘭森指出,BaFin 早已在其基於原則的 MaRisk 框架中涵蓋了大部分相關要求,“我們不可能通過小銀行的報告贏得對抗氣候變化的戰役。”
同樣,BaFin 也僅計劃部分采納 EBA 關於金融制裁監控流程和控制的指引。BaFin 認為,德國已有由對外貿易法和德國央行(Bundesbank)支付系統監測構成的成熟體系,若再全面引入 EBA 的相關要求,可能會造成重復監管。
BaFin 將繼續秉持其目標:在德國監管體系中率先推動去繁從簡,以比例原則開展監管。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