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金融校友课学期圆满收官:董阳阳校友分享买方之道

近日,本学期《专业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校友公开课最后一讲在学院336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课程特邀南开大学2000级金融系校友董阳阳主讲,融通基金会校友代表,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高珊,以及200余名师生校友共同参加课程,课程由任课教师唐琳主持。

董阳阳以“固收+投资框架简介及当前市场观点”为主题展开分享,首先从资产配置基础理论切入,指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重塑金融市场格局,强调金融从业者需以动态视角适应环境变革,精准把握宏观市场脉络。他以经典的“美林时钟”理论为逻辑起点,结合货币-信用分析框架,深度解构“信用六周期”模型,为师生构建了理解市场运行规律的系统化分析视角。
在买方投资策略的阐释中,他聚焦经济转型期的市场特征,指出依赖市场整体上涨(贝塔收益)获取高回报的机会已日趋稀缺。通过复盘过去二十年投资风口的变迁轨迹,他强调在当下更需敏锐捕捉机遇,于“稀少的贝塔”中寻求突破。

谈及股票定价核心逻辑时,董阳阳提出精妙比喻:将基本面比作“分子”,无风险利率与风险溢价构成“分母”,三者的动态平衡共同决定股价走向。他进一步引导同学们跳出微观个股思维,将整体市场视为“一只股票”,通过宏观指标体系洞察市场全貌,强调“宏观趋势是投资的灵魂”,唯有顺应经济周期大势,方能实现投资回报的指数级跃升,由此鼓励同学们建立宏观视野,密切关注经济发展动态。
分享的最后,基于自身职业成长历程,董阳阳提炼出优秀基金经理的三大核心素养:对行业的持久热爱与奋斗激情、面对市场波动时的乐观心态、以及博采众长的沟通整合能力。他从工作模式、决策逻辑等多维度解析买方岗位的能力要求,特别强调了深度思考能力在穿透市场表象、捕捉本质规律中的关键作用。

课前,邱民康同学代表其小组以“公募基金”为主题分析行业现状与热点,针对“新旧管理层交替中如何保障公司经营连续性”提问。董阳阳结合实例剖析公募行业高管变动成因,指出公司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研究投资体系的基础能力能否在变革中保持稳定,并强调这与行业规模、机制设计及人才梯队建设密切相关。

课后互动环节中,董阳阳与同学们围绕买方行业前景、职业规划路径、实习学习重点等议题展开热烈探讨。他结合行业实战经验,深入解读买方领域的高度竞争性,现场思维碰撞频繁,气氛持续升温。
课程最后,融通基金会校友代表上台发言。他带领同学们回顾了本学期课程的收获和感悟,对各位校友和师长的付出和坚守表达感谢。他向同学们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同学们保有对金融市场发展前景与金融专业学习的信心,永远保持好奇心,开拓眼界、勇于尝试,选择自己热爱的方向,并注重实践,与真实的世界共同创造。他由衷地希望,课程所带来的业界一线的实战真知,能为同学们的未来征途注入前行的力量。
编辑 | 金融学院记者团(新闻中心)
文案 | 李思齐
摄影 | 丛泽萌 张栩涵
审校 | 唐琳 朱芷昕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