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新突破:全球首个不良资产跨境处置线上平台正式上线
中国不良资产市场近年来持续扩容,截至2024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超4.5万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及企业端困境资产规模亦快速攀升。与此同时,中国监管部门持续推动市场开放,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吸引国际资本参与困境资产重整。阿曼投资局作为中东地区主权财富基金代表,管理资产规模逾1800亿美元,其“向东看”战略聚焦亚洲新兴市场的高增长领域。2024年6月,阿曼投资局正式获批进入中国市场,随即启动为期近一年的深度调研,与五大AMC共同探索跨境不良资产处置的创新模式。
此次上线的“一带一路不良资产跨境处置线上平台”是双方合作的核心成果,旨在打通信息壁垒、提升处置效率,并为国际投资者提供全流程服务。平台整合了中国五大AMC持有的超2万亿元不良资产数据,覆盖制造业、房地产、能源等领域,支持多语言实时检索与智能匹配。同时,平台结合阿曼投资局的全球资产定价经验与中国AMC的本土化评估体系,开发AI驱动的跨境估值工具,提升定价透明度。此外,平台还支持人民币与美元双币种结算,降低国际投资者的交易门槛。
阿曼投资局计划初期注资10亿美元,与中国AMC成立专项基金,重点投向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高端制造与绿色产业重组项目。平台还嵌入环境与社会风险评估模块,优先推荐符合碳中和目标的资产项目,例如高耗能企业绿色技改、新能源资产收购等。通过区块链技术,资产权属、交易记录全程上链,确保数据不可篡改,增强国际投资者信心。
此次合作标志着中国不良资产市场从“本土化处置”向“全球化协同”转型,具有多重里程碑意义。阿曼投资局的直接参与打破此前外资通过合资或QFII间接入场的局限,未来或吸引更多中东、东南亚主权基金入场,推动市场多元化。国际资本带来成熟市场的债务重组、破产重整经验,与中国AMC的本土政策资源形成互补。平台通过大数据与AI技术提升资产处置效率,推动行业从传统“人工尽调”向“智能决策”转型。据测算,平台上线后,资产匹配周期将从传统模式的3个月缩短至30天。此外,双币种结算机制与跨境交易设计,将提升人民币在不良资产领域的使用比例,助力人民币成为国际资产配置的主要计价货币。
阿曼投资局与五大AMC的合作不限于资产处置,双方计划进一步拓展至区域联动、绿色金融创新、监管协同等领域。以中国为枢纽,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不良资产跨境流转,例如中东基建项目与中国产能过剩资产的对接。联合设立“碳中和不良资产基金”,支持高碳行业绿色转型,挖掘环境权益资产价值。推动跨境数据流动、税收优惠等政策框架落地,为国际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定的制度保障。
阿曼投资局与中国五大AMC的战略合作,既是中阿经济互补性的深化,也是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里程碑。通过数字化平台与全球化资本的双向赋能,中国不良资产市场正从“风险化解池”升级为“价值发现场”,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参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未来,随着更多国际资本与技术力量的加入,中国不良资产处置市场有望成为连接亚洲与全球的枢纽,为世界经济注入“中国智慧”与“中东方案”。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