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新突破:全球首個不良資產跨境處置線上平臺正式上線
中國不良資產市場近年來持續擴容,截至2024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超4.5萬億元,非銀金融機構及企業端困境資產規模亦快速攀升。與此同時,中國監管部門持續推動市場開放,放寬外資準入限制,吸引國際資本參與困境資產重整。阿曼投資局作為中東地區主權財富基金代表,管理資產規模逾1800億美元,其“向東看”戰略聚焦亞洲新興市場的高增長領域。2024年6月,阿曼投資局正式獲批進入中國市場,隨即啟動為期近一年的深度調研,與五大AMC共同探索跨境不良資產處置的創新模式。
此次上線的“一帶一路不良資產跨境處置線上平臺”是雙方合作的核心成果,旨在打通信息壁壘、提升處置效率,並為國際投資者提供全流程服務。平臺整合了中國五大AMC持有的超2萬億元不良資產數據,覆蓋制造業、房地產、能源等領域,支持多語言實時檢索與智能匹配。同時,平臺結合阿曼投資局的全球資產定價經驗與中國AMC的本土化評估體系,開發AI驅動的跨境估值工具,提升定價透明度。此外,平臺還支持人民幣與美元雙幣種結算,降低國際投資者的交易門檻。
阿曼投資局計劃初期註資10億美元,與中國AMC成立專項基金,重點投向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的高端制造與綠色產業重組項目。平臺還嵌入環境與社會風險評估模塊,優先推薦符合碳中和目標的資產項目,例如高耗能企業綠色技改、新能源資產收購等。通過區塊鏈技術,資產權屬、交易記錄全程上鏈,確保數據不可篡改,增強國際投資者信心。
此次合作標誌著中國不良資產市場從“本土化處置”向“全球化協同”轉型,具有多重裏程碑意義。阿曼投資局的直接參與打破此前外資通過合資或QFII間接入場的局限,未來或吸引更多中東、東南亞主權基金入場,推動市場多元化。國際資本帶來成熟市場的債務重組、破產重整經驗,與中國AMC的本土政策資源形成互補。平臺通過大數據與AI技術提升資產處置效率,推動行業從傳統“人工盡調”向“智能決策”轉型。據測算,平臺上線後,資產匹配周期將從傳統模式的3個月縮短至30天。此外,雙幣種結算機制與跨境交易設計,將提升人民幣在不良資產領域的使用比例,助力人民幣成為國際資產配置的主要計價貨幣。
阿曼投資局與五大AMC的合作不限於資產處置,雙方計劃進一步拓展至區域聯動、綠色金融創新、監管協同等領域。以中國為樞紐,探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不良資產跨境流轉,例如中東基建項目與中國產能過剩資產的對接。聯合設立“碳中和不良資產基金”,支持高碳行業綠色轉型,挖掘環境權益資產價值。推動跨境數據流動、稅收優惠等政策框架落地,為國際投資者提供長期穩定的制度保障。
阿曼投資局與中國五大AMC的戰略合作,既是中阿經濟互補性的深化,也是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裏程碑。通過數字化平臺與全球化資本的雙向賦能,中國不良資產市場正從“風險化解池”升級為“價值發現場”,為全球投資者提供參與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未來,隨著更多國際資本與技術力量的加入,中國不良資產處置市場有望成為連接亞洲與全球的樞紐,為世界經濟註入“中國智慧”與“中東方案”。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