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金融支持政策出爐!雲南省發布金融“五篇大文章”實施意見
5月20日,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於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
》
意見明確:
加大外匯業務和跨境人民幣業務便利化政策及服務供給。
指導銀行提升外匯便利化服務能力,推進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政策優化擴圍。
探索簡化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流程,鼓勵外資企業以項目形式將資金投向我省綠色能源、裝備制造等重點行業。
支持我省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不超過等值
500萬美元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
推動銀行健全匯率風險管理服務長效機制,加大對我省外貿型企業的匯率避險支持力度。
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辦、廳、局,中央駐滇有關單位,有關金融機構: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推動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升金融服務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質效,經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壹、金融“五篇大文章”重點領域和主要著力點
(壹)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科技強省建設。圍繞做強做優做大資源型產業、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構建覆蓋創新研發、成果轉化、產業發展等全鏈條,信貸、債券、股權、保險等相融合的多元化、接力式、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務模式。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用,加強對重大科技任務的金融支持。優化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環境,豐富金融產品,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金融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雲南省分行、雲南金融監管局、雲南證監局,各州(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以下均需各州(市)人民政府落實,不再列出〕
(二)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和美麗雲南建設。堅持“先立後破”,統籌對綠色發展和低碳轉型的支持,為確保能源安全、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形成有力支撐。圍繞有色、化工、煙草等傳統產業轉型需要,探索構建金融支持體系。立足“綠電+先進制造”、“綠色雲品”及“生物多樣性”優勢,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更多與資源環境要素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相關的金融產品。服務“碳匯雲南”行動,鼓勵金融機構逐步開展碳核算和可持續信息披露。(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省林草局、省金融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雲南省分行、雲南金融監管局、雲南證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普惠金融體系。持續推進“信易貸”工作和“壹鏈壹策壹批”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行動,加大對民營經濟、中小微企業信貸投放。持續深入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探索利益共享機制,圍繞“1+10+3”農業重點產業加大金融投入,促進產業增值、企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大對殘疾人、退役軍人、新市民、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等群體就業就學的金融支持力度。(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金融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雲南省分行、雲南金融監管局、雲南證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健全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養老金融體系。圍繞“有壹種叫雲南的生活”,挖掘旅居養老多元價值,加大對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基礎設施適老化改造、老年用品制造等銀發經濟的金融投入。為建立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的單位及其職工,以及個人養老金參加人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務。加強養老資金投資管理。健全養老服務商業保險體系。加強金融知識宣傳教育,加大涉老非法金融活動防範和打擊力度,保障老年人合法金融權益。(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金融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雲南省分行、雲南金融監管局、雲南證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支持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增強數字化經營服務能力。加快數字金融創新,支持鞏固拓展數字經濟優勢。構建應用便利、安全高效的數字支付服務體系。拓寬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依法合規推進金融數據共享和流通,加大公共信用信息對金融領域的開放共享力度。健全數字金融治理體系,依法將數字金融創新業務納入監管,提高數字化監管能力和金融消費者保護能力。規範數字簽名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省發展改革委、省數據局、省金融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雲南省分行、雲南金融監管局、雲南證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提升金融機構服務能力
(六)構建分工協作的金融機構體系。引導開發性、政策性銀行和國有商業銀行在滇分支機構全面加大對金融“五篇大文章”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導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滇分支機構選擇金融“五篇大文章”中與自身定位和能力相契合的領域,提供專業化精細化金融服務。指導地方法人銀行發揮決策鏈短的優勢,緊扣雲南特色推出更多適配產品。引導保險機構加強對金融“五篇大文章”重點領域的保險保障和投融資支持。引導證券、期貨、基金、私募股權投資、金融資產投資等機構圍繞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轉型,有效提升投資能力,拓寬直接融資渠道。(省金融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雲南省分行、雲南金融監管局、雲南證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健全運行高效的組織管理體系。全面推進“五篇大文章”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鼓勵金融機構把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納入經營發展戰略,建設專業化組織架構體系,建立“壹把手”負責和部門協調推進機制,構建上下高效聯動、前中後臺協同的業務管理機制,健全科學合理的激勵、容錯、風險與收益平衡、人才培養等機制,完善盡職免責、資源分配、授信審批、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等制度。(省金融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雲南省分行、雲南金融監管局、雲南證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完善高度適配的產品服務體系。分領域建立金融產品目錄,打造特色化金融產品矩陣。引導金融機構規範發展“貸款+外部直投”,用好“創新積分制”等“技術流”信息,開發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創新積分貸”、人才貸等產品,優化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服務。穩妥發展“取水貸”、“節水貸”及排汙權、碳排放權等資源環境要素擔保貸款,基於碳足跡信息豐富相關金融產品服務,加大對生態環境導向開發(EOD)項目金融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小微企業首貸、信用貸,推廣主動授信、隨借隨還貸款模式,規範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探索開展畜禽活體、養殖圈舍、農機具等抵質押貸款。(省金融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雲南省分行、雲南金融監管局、雲南證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強化數字驅動的金融業務運營體系。推動金融機構綜合運用數字技術手段,賦能經營決策、資源配置、業務改造、風險管理、產品研發等各環節,提升數字化經營服務能力。強化科技和數據雙輪驅動,加強前沿數字技術研發和創新應用,夯實數據治理能力基礎,依法合規推動公共數據向金融機構賦能應用。(省數據局、省金融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雲南省分行、雲南金融監管局、雲南證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建立科學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指導金融機構健全風險管理制度,豐富風險識別、評估和監測工具。構建符合科技型企業發展特點的科技金融風險評價模型。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的金融風險管理,鼓勵金融機構探索將企業環境信用評價、氣候和生物多樣性相關金融風險等納入業務審批全流程管理,防範“洗綠”、“漂綠”風險。健全普惠金融風險管理機制,提高風險定價能力,推動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加強養老資金安全防範和投資風險管理,提升資產負債管理水平。加強數據安全、網絡安全、信息科技外包、算法模型和新技術運用等風險監管。(省委網信辦、省生態環境廳、省金融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雲南省分行、雲南金融監管局、雲南證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強化金融市場服務
(十壹)充分發揮債券市場融資功能。推動科技創新債券、碳中和債券、轉型債券、鄉村振興債券等特色產品落地。鼓勵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銀行發行專項金融債券,支持綠色、小微、“三農”、旅居、科創、養老等領域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股權投資機構發行長期限科技創新債券,帶動更多資金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鼓勵通過創設信用保護工具、擔保等方式提供增信服務支持科技創新債券發行。支持金融機構開展金融“五篇大文章”領域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中國人民銀行雲南省分行、雲南金融監管局、雲南證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推動股權市場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用好多層次資本市場功能,更好服務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國家戰略實施和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並購重組。鼓勵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基金加大向金融“五篇大文章”重點領域投資布局力度。常態化推進清潔能源、養老、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符合條件的項目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省發展改革委、省金融管理局、雲南金融監管局、雲南證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豐富多樣化保險產品。鼓勵保險機構健全覆蓋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保險產品和服務體系,為科技項目研發、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等開發保險產品。探索綠色保險費率調節機制,發展環境保護、氣候變化、綠色產業和技術等領域綠色保險業務。穩妥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推廣實施稻谷、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鼓勵發展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推動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推廣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等險種。(省醫保局、雲南金融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加大外匯業務和跨境人民幣業務便利化政策及服務供給。指導銀行提升外匯便利化服務能力,推進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政策優化擴圍。探索簡化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流程,鼓勵外資企業以項目形式將資金投向我省綠色能源、裝備制造等重點行業。支持我省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不超過等值500萬美元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推動銀行健全匯率風險管理服務長效機制,加大對我省外貿型企業的匯率避險支持力度。
(中國人民銀行雲南省分行、國家外匯局雲南省分局、雲南金融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培育循環互動的金融市場生態。推動金融領域信息共享,支持各類金融機構與科技型企業、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等建立長期合作、互惠共贏的戰略夥伴關系,與科技成果轉化、生態環保、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養老服務等專業中介機構合作,提升金融服務專業化水平。(省金融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雲南省分行、雲南金融監管局、雲南證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政策引導和配套支撐
(十六)強化要素保障。加大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全國中小微企業資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運用,健全完善雲南省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積極搭載人工智能大模型,深化各類涉企信用信息的開發利用。建立健全農業設施、資源環境要素確權登記、價值評估、交易流轉體系。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作用,合理降低擔保、再擔保費率。推動雲南省科技貸款損失風險補償機制提質增效,逐步完善各領域風險補償制度。(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數據局、省金融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雲南省分行、雲南金融監管局、雲南證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強化激勵引導。發揮貨幣信貸政策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五篇大文章”領域的金融投入。依法依規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對符合政策要求的科技、綠色、養老、文旅等產業貸款給予貼息、融資擔保費用補貼等。(省財政廳、省金融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雲南省分行、雲南金融監管局、雲南證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強組織協調和風險管控
(十八)加強組織實施。在省委金融委員會領導下,中國人民銀行雲南省分行、省金融管理局雙牽頭,各地各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協同推進工作任務落實。按照國務院統壹安排,執行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統計制度和考核評價制度,強化信息共享,將評價結果作為貨幣政策工具運用、銀行間市場業務準入等的重要參考。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專項宣傳,營造協同發展的良好氛圍。重大事項及時按程序向省委、省政府請示報告。
(十九)加強風險管控。壓實金融機構風險管理主體責任,堅持自主決策、自擔風險,因地制宜、循序漸進,避免“運動式”、“壹刀切”的工作方式造成資源配置扭曲。全面強化金融監管,提高監管科技水平。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深化合作、同向發力,密切監測、及時處置風險。健全具有硬約束的金融風險早期糾正機制,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
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5年5月16日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