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央行:中美关税暂缓90天,市场反应积极
本文包含AI辅助创作内容
在全球市场普遍担忧贸易摩擦升级之际,中美两国于5月12日宣布,就未来90天的关税安排达成临时一致意见。根据协议,双方将关税水平调整至“解放日”前的基准税率基础上增加10%的互惠税率。美方也确认维持此前对芬太尼类物质实施的20%附加关税。
此次暂缓措施还包括:美国将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小额包裹商品关税从原先的120%下调至54%。这一类商品在2月之前曾享有免税待遇,调整被普遍认为对跨境电商平台和小型出口商带来利好。据Capital Economics测算,在包括“互惠关税”在内的情况下,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平均有效关税水平接近40%,而中国对美国产品的平均有效关税则约为25%。
这一出人意料的进展引发全球市场积极响应。当天,美国标普500指数上涨3.3%,纳斯达克指数上涨4.3%,双双逼近历史高点。美债收益率的变化也显示出市场对全球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期正在回升。投资者普遍将此视为美方政策方向可能出现调整的信号。
然而,未来形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当前的安排仅为90天内的临时性协调,具体条款尚未完全敲定。美方也表示,若后续谈判缺乏实质性进展,将考虑进一步提高关税。尽管有阶段性缓和迹象,部分企业对政策预期仍持谨慎态度。
近年来,受贸易环境变化影响,一些中国出口企业正逐步推动市场多元化战略,以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同时,多家美国进口商也表示,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商业计划造成了更大挑战,其影响甚至超过高关税本身。
数据显示,4月以来的贸易措施对双边进出口已产生一定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同比下降21%,自美进口同比下降14%。与此同时,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同比增长21%,进口增长23%。中国对美出口在整体出口中的占比从2024年4月的14%降至今年4月的11%,但整体出口同比仍增长8%,显示出口结构正在持续优化。
从3个月和6个月的同比均值来看,中国出口总体仍保持稳健增长,体现出外贸体系对外部环境的持续适应能力。
📊 图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Macrobond 和 BOFIT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