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央行:中美關稅暫緩90天,市場反應積極
本文包含AI辅助创作内容
在全球市場普遍擔憂貿易摩擦升級之際,中美兩國於5月12日宣布,就未來90天的關稅安排達成臨時壹致意見。根據協議,雙方將關稅水平調整至“解放日”前的基準稅率基礎上增加10%的互惠稅率。美方也確認維持此前對芬太尼類物質實施的20%附加關稅。
此次暫緩措施還包括:美國將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小額包裹商品關稅從原先的120%下調至54%。這壹類商品在2月之前曾享有免稅待遇,調整被普遍認為對跨境電商平臺和小型出口商帶來利好。據Capital Economics測算,在包括“互惠關稅”在內的情況下,美國對中國商品的平均有效關稅水平接近40%,而中國對美國產品的平均有效關稅則約為25%。
這壹出人意料的進展引發全球市場積極響應。當天,美國標普500指數上漲3.3%,納斯達克指數上漲4.3%,雙雙逼近歷史高點。美債收益率的變化也顯示出市場對全球經濟前景的樂觀預期正在回升。投資者普遍將此視為美方政策方向可能出現調整的信號。
然而,未來形勢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當前的安排僅為90天內的臨時性協調,具體條款尚未完全敲定。美方也表示,若後續談判缺乏實質性進展,將考慮進壹步提高關稅。盡管有階段性緩和跡象,部分企業對政策預期仍持謹慎態度。
近年來,受貿易環境變化影響,壹些中國出口企業正逐步推動市場多元化戰略,以降低對單壹市場的依賴。同時,多家美國進口商也表示,政策的不確定性對商業計劃造成了更大挑戰,其影響甚至超過高關稅本身。
數據顯示,4月以來的貿易措施對雙邊進出口已產生壹定影響。中國對美國的商品出口同比下降21%,自美進口同比下降14%。與此同時,中國對東盟國家的出口同比增長21%,進口增長23%。中國對美出口在整體出口中的占比從2024年4月的14%降至今年4月的11%,但整體出口同比仍增長8%,顯示出口結構正在持續優化。
從3個月和6個月的同比均值來看,中國出口總體仍保持穩健增長,體現出外貿體系對外部環境的持續適應能力。
📊 圖示:中國對美國出口的變化趨勢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Macrobond 和 BOFIT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