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優化營商環境8.0版行動方案,首次把“提升企業感受”寫入標題。在2023年5月發布的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新評估體系中,也首次納入企業感受度,且在整個營商環境評估中分值占比達27%。
最新消息!作為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新評估體系重要組成部分,世行發布的中國企業調查(Enterprise Survey)數據以及《2025中國企業調查概況報告》,中國企業調查表現總體較好,上海絕大多數測評點優於全國及東部地區的平均水平,約有22項測評點達到全球最優水平。
2023年5月,世界銀行發布了營商環境新評估體系《營商環境成熟度報告》方法論手冊,明確分企業調查和專家調查兩種方式采集數據。
中國作為超大型經濟體,世行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在我國六大片區、分14個具體行業、4類企業規模進行采集,最終抽取2189家企業開展企業調查。
2025年4月19日,世行官方發布的中國企業調查結果公開數據,綜合目前已公布的103個經濟體表現來看,中國的企業調查表現總體較好,8個領域中有6個領域(解決商業糾紛、納稅、獲取金融服務、市政公用服務、獲取經營場所和國際貿易)的調查數據全部優於103個經濟體的中位數;時間效率和成本方面的調查數據普遍優於103個經濟體的中位數。
具體來說,在企業調查涉及營商環境的59項測評點中,我國在電子支付、獲得電力、技能培訓等領域裏面的12項達到全球最優水平。在建築許可、供水、互聯網連接、創新等領域達到全球先進水平。
上海作為世行評估企業調查的樣本城市之壹,
交出了壹份相當不錯的成績單
。
從上海企業調查數據結果來看,絕大多數測評點優於全國及東部地區的平均水平,約有22項測評點達到全球最優水平。怎麽理解它的含金量?對比而言,DB評估排名第二,在BR評估中首批經濟體位列第壹的新加坡,有10項測評點達到全球最優水平。
比如,在供電可靠性方面,企業填報的停電次數和停電時長均為0次;在獲取金融服務方面,電子支付費率成本為0;在市場公平競爭方面,世行考察企業更換互聯網提供商的感受度,企業該項感受度得分為96.2;在解決商業糾紛方面,我市商事調解可替代性得分為100。這些測評點均已達到全球最優水平。
除此之外,上海在納稅時長、貸款申請時長、互聯網穩定性、仲裁可替代性、政府采購和招投標便利性等測評點也達到全球先進水平。
在多位參與營商環境測評的專家看來,這樣的成績得益於上海多年久久為功、綿綿用力。上海自2018年起,連續八年“新春第壹會”聚焦優化營商環境,連續八年每年出臺壹版行動方案。這不僅成為壹種慣例,也是城市與企業間的壹個約定。
上海市經濟信息中心經濟預測中心、上海市營商環境創新促進中心負責人袁偉介紹,上海從2018年起對標世行改革,取得積極成效,包括,市場準入方面首創企業信息跨部門自動變更,納稅方面設立全國首家專門稅務審判庭,公用設施服務領域首創電力“拿地建站”服務等。
比如在供電可靠性方面,企業填報的停電次數和停電時長均為0次。清研集團總經理朱琪具體解釋,在世行測評體系中,聚焦供電可靠性,主要看兩個指標,有沒有斷電?供電是否穩定?這兩個數字都為零,反映了整體水平很高,毫無懸念地位列第壹,全球最優水平。“因為在企業側,更多是從企業實際的感受出發,就是我們能感知到的接電的時間、成本,再加上比較通俗地講就是供電的可靠性,就是我們會不會經常停電,我們的電壓供應是不是穩定?
”
在她看來,排名不斷上升背後,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愈發紮實,供電機構的服務能力、水平和政策力度也在提升,這些都保障了我們在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比如在獲取金融服務方面,電子支付費率成本為0。位於奉賢的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楊勇最近有了切身體會,僅用壹個月時間,就通過“東方美谷貸”申請到了1000萬元的貸款額度,還能享受利息補貼。
作為壹家初創型科技企業,楊勇過去也向銀行貸過款,需要提供大量材料,耗時也較長,尤其對於像他們這樣的研發型企業來說,很難拿出重資產抵押,最終獲批的額度都可能減少。這次,他特別強調,是無抵押的1000萬元貸款。
普華永道中國綜合商務咨詢合夥人陳琳,也是參與企業調查的專家成員,她介紹,這次調研對象很大部分是中小企業,可以說真實反映了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下,企業實實在在的感受度,“我們的這些政策舉措,主要看企業端是不是有好的執行落地,那我們這次做的企業調查,就是從企業端去采集企業對於這些政策舉措的感受是如何的。”
比如
在解決商業糾紛方面,商事調解可替代性得分為100。商事糾紛解決所需時間、成本以及過程質量都會影響到企業的決策和行為。如果糾紛能夠迅速得到公正解決,企業更有意願擴大投資;反之,若司法體系缺乏信譽,企業則可能減少業務擴展和尋求新的貿易夥伴。
上海經貿商事調解中心主任張巍舉了個例子,今年3月,德國壹家汽車配件企業與蘇州壹家供應商發生債務糾紛。當天晚上接到電話,中心開始著手準備材料,第二天中午趕到蘇州參與調解,最終從立案到司法確認,24小時內解決。
“比如我們與歐盟知識產權局(EUIPO)上訴委員會建立的聯合調解機制,我們所有涉及歐洲當事人,所用的調解規則、調解文本、調解收費、調解程序,全部我們兩家是統壹達成壹致的。我們有制作統壹的文書、統壹的規則,得到他們的高度認同。”張巍說,這些接軌國際的聯合調解機制,不提升了調解員的水平,也讓他們在國際上有了更大話語權,獲得了國際同行的認證。
如果把世行評價看作是壹次全球性的營商環境考試,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凝結了這些年,上海始終以打造國際壹流營商環境為目標的不懈努力。
透過分數,更要看到上海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意義和價值所在、找到下壹步要對標努力的方向
。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羅培新,同時擔任中國法治化營商環境研究院院長,他特別提到,“這些
年上海作為代表中國參與世行評估的唯壹的專家調查樣本城市,做了大量的工作,不管是法律法規的修改和政府公共服務的改進,都在對標國際壹流標準。所以有這樣的成績,上海在22個測評點都達到了全球最優水平,也代表我們的努力有成效的,企業是有感受度的,不僅在亞洲努力成為最好,也在積極與全球最高標準對接。”
當然,放眼全球最佳實踐、尤其對標企業感受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營商環境優化,上海仍須持續發力。羅培新特別提到了即將實施的《民營經濟促進法》,“營商環境評估,我們是利用它來以評促改、以評促建,‘評建結合’來推動中國整個營商環境生態的優化,我們不是純粹為了評估而評估,把它做壹個全面對標國際、推進自身改革的壹個非常好的參照,這方面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比如提升規則的可落地實施性,還有提升規則要解決問題的目標感,這些都要再持續發力,讓所有企業都能有獲得感。”
就像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沒有終點。
這份成績單,是鼓勁,更是鞭策。很快,上海加力提速,即將推出優化營商環境“十大攻堅突破任務”,以切實提升企業感受,更好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年初發布8.0版行動方案,提出58條任務舉措,再到眼下,繼續自我加壓,立下“十大攻堅突破任務”。於這座城市而言,任務完成和完成得好,企業服務和服務得好,都有著不壹般的意義。從壹家企業的典型案例,到每壹家企業的切身感受,才是優化的最終目標
。
尤其在當下,越是重要節點、關鍵時刻,越要在關鍵領域挑大梁、當先鋒、做貢獻——這是上海的光榮,也是上海的責任。
請先 登錄後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