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动荡下的私募市场配置:五项重要考量
Joanne Job、Steven Hickey、William Martinez – 投资咨询团队
特朗普政府近期加征关税的举措,已在市场上引发类似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动荡局面,尤以波动性高、价格发现迅速的公共市场最为明显。相比之下,私募市场受其结构特性影响——例如流动性较低、估值周期滞后、信息披露程度有限——其反应并不那么直接,市场对于这些保护主义措施对私募资产估值及表现的影响,尚未形成清晰认知。
本文将重点探讨在当前环境下,投资者在私募市场配置中需关注的五个关键问题及其潜在影响。
1. 估值调整尚存滞后,长期压力不可忽视
由于关税推高企业成本、干扰供应链并抑制增长,预计短期内企业利润和经营表现将承压。然而,私募市场估值通常采用反映基本面的会计方法,波动性较低,因而短期内资产价格可能并不会出现显著变动。
尽管如此,若宏观经济压力持续,资本成本上升等因素仍可能对相关行业和企业造成影响,私募资产估值也无法完全置身事外。投资者应对潜在的长期估值重估保持警觉。
2. 管理人尽调能力成为关键分化因素
此次关税影响并不会在各类私募资产间平均分布,具体表现将取决于投资组合的资产类别、行业集中度与地域暴露。例如,私募信贷、基础设施和私募股权策略中,若集中投资于出口导向型制造业等易受关税冲击的领域,业绩分化或将更为明显。
在这一背景下,管理人在低利率时期是否坚持稳健的尽调流程、保守的杠杆假设及完善的风险对冲安排,将决定其在当前环境中的韧性。投资者应主动审视组合中的具体资产与管理人暴露,重点关注其应对成本波动、供应链重组及贸易流向变化的策略。管理人报告的及时性、组合构建逻辑以及风险管理能力,将成为穿越周期的关键指标。
3. 风险监测需更加精细化和前瞻性
自关税政策宣布以来,公开市场信用利差持续走阔,反映出市场对借款人信用风险的上升预期。虽然私募贷款的信用利差不易量化,但合理推测,其风险溢价亦出现上升趋势。
私募信贷因其定制化结构和直接与借款方接触的特点,常规如违约率等指标难以准确反映潜在风险。因此,需采取更前瞻性的风险评估体系,涵盖以下关键指标:平均利息保障倍数、已实现损失(毛值/净值)、应计利息中实物支付比例、观察名单上资产数量等。
此类做法虽以私募信贷为主,但在基础设施债、房地产信贷等具有合同现金流的其他私募资产中同样适用,尤其在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时期,更需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的风险监控框架。
4. 分红与退出进程持续放缓
自2022年以来,投资者从私募股权和房地产等领域的分红回款显著放缓,因相关资产的退出渠道受限,许多基金临近生命周期尾声却难以完成变现。当前关税政策进一步加剧这一趋势,不确定性上升、融资成本上行均抑制了交易活跃度。
在此情境下,投资者应采用更加保守的现金流预测模型。鉴于这些资产的非流动性,在市场承压或退出放缓时,其分红时点及规模高度不确定。因此,若过度依赖此类回款以满足短期资金需求或资本义务,或将引发流动性风险。
5. 次级市场的战术与战略价值凸显
当前政策变化可能促使更多投资者借助私募资产二级市场进行组合再平衡与结构调整。一方面,部分投资者寻求变现退出;另一方面,具备灵活资金与投资授权的机构,将有望捕捉市场错配及估值低洼带来的配置机会。
我们预计,无论是在GP主导的延续型基金(continuation vehicles),还是在LP主导的传统交易中,都会出现具有吸引力的买入窗口。这也与我们近期发布的有关私募信贷二级市场的研究内容形成呼应。
在当前环境下,投资者应当将二级市场视为不仅是获取流动性的工具,更是提升组合多元化、优化入场点的战略配置手段。
私募资产配置的现实启示
-
私募资产的估值反馈具有滞后性,投资者在解读净值(NAV)及表现时需保持谨慎;
-
越是动荡时期,越能检验管理人的尽调和风险控制能力,稳健的策略将更有可能实现周期穿越;
-
私募信贷等领域需采用超越传统指标的定制化风控框架,以识别潜在压力信号;
-
在退出路径受限背景下,投资者应避免对分红回款抱有过高预期,保持现金流管理的弹性;
-
在策略和流动性管理上,私募资产二级市场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不容忽视。
关于 Apex 投资咨询团队
Apex 投资咨询团队总部位于伦敦,隶属于 Apex 集团,目前管理的咨询资产总规模约为 1,000 亿美元。团队深耕投资与另类资产领域,拥有超过 35 年经验,为公共养老金、主权财富基金、企业投资机构及家族办公室等机构客户提供独立投资咨询、资产配置建议、经理遴选、投资与运营尽调及其他定制化分析项目。
凭借多轮市场周期中的实战经验,我们具备协助客户审视组合、应对当下市场动荡的能力。如您希望进一步探讨合作可能,欢迎联系我们。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